馬頭墻
馬頭墻墻頭都高出于屋頂,輪廓作階梯狀,脊檐長短隨著房屋的進深而變化,多檐變化的馬頭墻在江南民居中廣泛地被采用,有一階、二階、三階、四階之分,也可稱為一疊式、兩疊式、三疊式、四疊式,通常三階、四階更常見,較大的民居,因有前后廳,磚墻墻面以白灰粉刷,墻頭覆以青瓦兩坡墻檐,白墻青瓦,明朗而雅素。主要功能“馬頭墻”亦稱“封火墻”,顧名思義,封火,防火也。古代房屋多用木材造成,加上房屋修建密集(這個是中國習慣),所以一旦發生火災,就會像森林大火一樣蔓延開來,所以設計了“封火墻”。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,民居建筑密度較大,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較突出,而高高的馬頭墻,能在相鄰民居發生火災的情況下,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,故而馬頭墻又稱之為封火墻。
“小橋流水桃源家,粉墻黛瓦馬頭墻”這是對建筑為形象生動的描述;馬頭墻,是建筑的重要特色,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,民居建筑密度較大,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較突出,而高高的馬頭墻,能在相鄰民居發生火災的情況下,起著隔斷火源的作用,故而馬頭墻又稱之為封火墻。防盜功能所謂防盜功能并不是馬頭墻原本設計、建造時考慮的因素。但從馬頭墻的構造與實際應用效果來考察,馬頭墻的高大聳立在客觀上會大大增加“”型出入偷盜的難度,減少光臨的機會。
采用馬頭墻的方法,能有效阻隔兩幢相連的房屋,防止火勢蔓延。當火災發生時,人們就用竹竿把馬頭墻上的瓦片推掉,讓火勢沖上天空。較大的民居,因有前后馬頭墻的跌落廳,馬頭墻的疊數可多至五疊,俗稱“五岳朝天”。馬頭墻的首要功能是防火,故馬頭墻又名“封火墻”“防火墻”。馬頭墻與馬頭墻之間的通道又稱水道,在火災發生時可便于運輸水源滅火。